用第三方帐号注册/登录景诺


泛社交市场带来更多衍生发展机会

社交市场之外的精准定位机会带来的商业机会或许更大。



腾讯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社交市场的机会,不过除了腾讯之外,其他的巨头在这方面一直难以超越,虽然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努力,甚至希望支付宝能肩负起更多的重任。但事实证明,这种努力几乎是“付之东流”了。


具有强媒体基因的新浪,却用微博打破了腾讯“一统天下”的局面,打造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。时至如今,微博已经走过了6年半时间了,在与微信不断的缠斗中,微博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定位。在经历了2013和2014年两年的低谷以后,微博在2015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,在最近发布的财报中,微博去年不但实现了全年6880万美元的盈利,一年的净增用户还达到了6000万,这与大洋波岸微博客的鼻祖Twitter大相径庭,Twitter仍然深陷亏损的泥沼中,用户增长也几乎出现停滞。


社交本身的属性价值带来的商业机会一直是难以令人满意的,这一点从微信不断尝试着商业布局都可以窥得一斑。事实上,微信的更多赢利点是来自社交之外的,甚至包括移动支付、理财等等都是在撬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,这些都是社交本身难以带来的一种改变,当然聚集的人气以及消费习惯的养成是另当别论。


因此寻找社交之外的衍生商业机会就变得非常关键。事实上,近年来一些新闻客户端,比如今日头条、网易,都很强调通过对用户兴趣的研究帮助广告主实现精准营销。对社交平台而言,这也是在社交之外的一种寻求破局的尝试。从去年开始,新浪微博就在不断强化兴趣信息流模式,正在悄然改变着广告主的一种投放习惯。


在本季度的财报中,微博CEO王高飞特别强调了微博对于信息流的优化效果,特别是增强以兴趣为基础的信息流推荐。通过2015年的调整,微博实现了互动率24%的提升和刷新率30%的提升,这对于以弱关系为主的微博来说,无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。而王高飞也提出在2016年会进一步提升兴趣信息流的比例,增强兴趣作为用户之间连接和互动的桥梁。


通过对用户兴趣的研究提升营销效果,在社交平台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对于喜欢追星的用户,可以增加一些明星动态,化妆品,服饰等等的广告主市场推广活动。尤其是用户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一般都会多待一些时间,这样推广信息可以更加精准和有效地进行呈现。


相反,我们看看微信的朋友圈,显然这种内容的推送就逊色了许多。因为用户只是把其作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,人们更喜欢用微信交流,包括各种群等等。相对而言,对于朋友圈的关注也仅仅是关注亲朋好友的一些动态,真正广告的投放显然精准度不够。


出现这种结果还是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诉求不一样。微信对于用户来说主要是沟通交流,而微博是点对面的扩散,因此这种信息流的推送对于用户来说,影响不大,但是自己习惯的东西自然也会希望更多的了解。这样的投放显然更精准一些。事实上,目前的媒介平台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还是广告本身,而广告主也越来越注重实际效果和投放收益比。如果不能更加精准地投放到潜在的用户身边,那么广告的支出就会大打折扣,这样显然难以令人满意。微博就是瞄准了这种更加精准的定位,而进行自己的信息流实验的。


我们看到微博信息流广告有社交媒体的传统优势(原生、精准、互动),与其他广告平台相比,微博的用户规模、曝光能力也不处于下风。这样的广告价值还是非常重要的。截止去年四季度,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.36亿,全年净增6000万,移动端日活跃用户9400万,同比增长46%。在规模上微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top10的应用,增速上甚至高于微信(2015年Q3增速为39%)。这种用户基础再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定位,很显然微博的算盘还是拨得不错的。


与微信朋友圈相比,微博的信息流是重要的一个应用场景。有数据显示,信息流集中了微博用户90%以上的关注度;而朋友圈是微信附属场景,因此广告的效果和应用场景是有局限性的,相比微信朋友圈的广告,微博的广告受关注的程度更高,效果也更好。这也是为何社交属性不同带来的效果不同的原因所在。强关系并没有给微信朋友圈带来强关注度,相反的弱关系的微博,信息流却是强关注。


当然,微信衍生出来的其他机会也是非常庞大的,比如微信支付,理财等等都有自己的特有潜质,这又是微博所不具备的。而且单一的信息流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下去,并不断地给微博带来长期的广告收益,也需要继续观察,因为用户的社交需求变化也会因为不同场景的切换而出现转移的,只有不断地抓住用户需求的转换,才能长期获得稳定的关注度,进而衍生出更多的发展机会。在这方面,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,包括手机QQ都需要不断地发力才能继续引领潮流。